龔天民新文集
從軍閥孫傳芳信佛教后被人槍殺說起
上一篇:敬復明本法師- 目錄- 下一篇:不要再吃香灰喝符水了
自稱「浙閩蘇皖贛」五省聯軍總司令的軍閥孫傳芳,於一九二八年六月兵敗后,最後逃入天津租界,搖身一變,作了佛教居士紫竹林的林長,帶著保鏢天天在佛堂大念南無阿彌陀佛。不料有一天)一九三五年十一月),正當孫傳芳面向佛像,虔誠誦經拜佛時,突被一年輕女子連發三槍,擊中背心窩,當場斃命。兇手名叫施劍翹,系前「直魯蘇皖」防禦總司令張宗昌屬下第二軍軍長施作賓(有稱施從濱)之女。據說,施作賓求功心切,帶著部隊與孫傳芳的聯軍交戰,施坐在鐵甲車中不幸被聯軍的上官云相兵團活捉,由孫傳芳下令立刻槍決,就地掩埋。孫傳芳因而種下禍根,以後被敵將之女施劍翹用手槍殺死,報了父仇云云。關於雙方交戰及施被殺詳情,請閱臺灣《中外雜誌》一九八○年十/十一月號張鵬揚寫的「孫傳芳與五省聯軍」一文。 但令人驚奇的是,關於施作賓之死,竟有另一種相反的說法。臺灣樂觀法師于抗戰勝利后,由四川乘輪南下,在長江的輪船上,樂觀碰到了施劍翹,那時施約四十歲左右,時在一九四五年冬天。兩人的談話如下:樂觀問:「孫傳芳為甚麼殺害你的父親?」施答:「俗語:伴君如伴虎,民國時代的軍閥也同滿清的皇帝一樣,在他身邊共事的人稍不稱心,便發威殺掉,毫無道理可講。我的父親名叫施作賓,原為孫傳芳部下,在民國十四年舊曆九月十七日,並無過犯,被孫殺害,完全是冤枉死的。」(臺灣佛教《海潮音月刊》轉載《掃蕩週刊》十八、十九期) 我們無意在此為施作賓之死作考證,故不再提。現在再回到施殺孫之事。據施女說,她扮著「佛教徒」的樣子,混入由孫主持之居士林,等候機會。某天,孫未帶貼身保鏢,於是趁機下手,殺死了她父親的仇人孫傳芳。施友立刻自首,由於各方的營救,在獄中關了十一個月,由國民政府明令特赦而獲自由。施女在法院的自寫供狀后附詩一首:「娥眉飲恨日如年,殺父深仇不共天,壯志不負三尺劍,丹心一片慰九泉。」 由於孫傳芳繫在佛堂被殺,在他斃命后,佛教中起了不小的震動。住在天津的北洋名流靳云鵬寫信給他皈依的師父太虛法師說:「佛菩薩不靈,佛教不讓人為善。孫馨遠(孫傳芳之號)已經下臺,而且洗心革面,懺悔學佛,勸善修福,反而遭到兇死,被一個女孩子槍殺……」靳氏最後表示不再信佛教了。據說當時還有不少其它佛教男女信徒,都因孫之死而失去了道心云云。 被中國佛教界「革新派」僧人譽為近代佛教改革家的已故太虛法師,對施劍翹傳起道來。和尚對施女誽:「佛法是講三世因果的,人的禍福貧賤,都是由各人過去世中所造善惡之因而來受報,……妳只知今世孫傳芳殺害了你的父親,安知孫傳芳在過去世不是被你的父親所殺?古今往來,冤冤相報的事多矣。照佛法來說,這是你的父親同孫傳芳他倆互相仇殺的因果循環。然而,你去殺孫傳芳,是你與孫傳芳結了冤仇,牽上了生死葛藤。你得明白,孫傳芳殺死你的父親是一回事,你殺孫傳芳是另一回事。」(龔按:本段太虛之語系引用自某佛教月刊(?)也許是《海潮音》(?)可惜當時疏忽未註明出處,但絕非本人憑空捏造的。特此說明。一九九二年七月。) 但我們覺得太虛和尚的話語有些問題。如籠統地推說孫傳芳在過去世曾被施作賓所殺,所以在今世孫傳芳才殺死施作賓的。這麼一講,孫傳芳殺了人(單從殺死人看),便成了「無罪」(按一般殺人者要償命講),且成了理所當然;豈非成了孫傳芳殺得對,施作賓死得活該?但太虛法師極聰明,耍了一招,他用「安知」一語,模棱兩可,叫人摸不著實際,也無法反駁他;因為這只是「安知」啊!大多的僧人與佛教徒講話時,都是類似情形,為自己先留後步,一連串的「安知」,叫你無法反駁。這種滑頭說法,實在要不得!其實,過去世的事誰也沒有見過,只有佛教徒才相信這種渺茫不可知的印度思想。如用這種莫名其妙、掛在半空中的「三世業力」來解釋人際間的複雜關係,實也顯得太落伍了! 太虛法師警告施劍翹,她殺死了孫傳芳是與孫結下了怨仇,牽上了生死葛藤云云。乍聽之下,似有道理,但仔細分析,也是問題多多,莫名其妙;太虛法師只說了一部分,卻保留了一部分。因為根據佛教「三世業力」報應教義,施劍翹槍殺了孫傳芳,也何嘗不可解釋為他們兩人在過去世的仇殺因果關係呢!(太虛法師只說成是施女殺死孫傳芳,是施女和孫結下了怨仇,而未提兩人在過去世的關係。) 根據佛教教義並模仿太虛法師的口吻,我們也何嘗不可說:「安知施劍翹在過去世不是被孫傳芳所殺?冤冤相報,所以施劍翹在今世殺死了孫傳芳!」這樣一來,我們可以完全推翻太虛法師對施女所下的結語:不是施女今後與孫牽上生死葛藤,乃是施女篇報前世被孫所殺之仇而在今世殺死孫的。至於孫傳芳殺死施作賓,太虛法師以為是他們兩人在過去世的仇殺因果所致。但根據佛教教義,我們也何嘗不可說:「孫傳芳殺死施作賓,是孫與施結了冤仇,牽上了生死葛藤。孫與施在過去世毫無仇殺因果關係,但系卻在今世犯了殺戒,殺了施,因而為自己結下了來世的冤仇」。這麼一來,我們已經把太虛法師的話(其實也是佛教的信仰)全部倒翻過來了。意即孫與施作賓在過去世並無仇殺關係,只是孫在今世先殺了人(施),為自己造了來世的惡業。施劍翹並不是在今世才與孫結冤仇,牽上生死葛藤,而是施女在過去世早與孫結下了重重的仇殺因果,所以施女在今世為自己報了過去世被殺之仇;不懂的看起來似為父親報仇,其實是為她自己報仇啊! 這樣一看,佛教的所謂「三世業力」報應教義前後漏洞百出,既能這樣解釋。也能那樣解釋,因人施教。爲了安慰施劍翹,和尚可以說是孫殺施女之父乃他們兩人過去世之仇殺因果所致,別的則不提。但如有和尚爲了安慰孫傳芳的家屬(孫既信佛教,應有皈依師及佛僧朋友),這位和尚極可能對孫的家人說(假定有):「這是孫林長(居士林)與施劍翹在過去世所結的仇殺因果所致。你們(或你)只知施劍翹殺害了你們的父親,安知施劍翹在過去世不是被你們的父親所殺?」至於孫殺施作賓的這一部分,這位和尚當然可解釋成此乃孫施兩人在過去世的重重仇殺因果所致,所以在今世孫才殺了施。這麼一講,孫的家屬便能糊里糊塗地「心安理得」了! 從上述孫殺施、施女又殺孫的三角殺人關係來看,顯然是一種「仇殺」。施作賓曾是孫的陣前敵將,敵人既被捕,留他作啥?殺了算了。施劍翹爲了報父仇,把仇人孫傳芳殺死,心中好不快樂。這種或殺敵將,或報父仇的事情,在中國過去的社會屢見不鮮。但佛教對孫施棺殺的仇殺事件,實在無法給人圓滿的解釋。因為既可這樣說,又可那樣說,連佛教法師自己也搞不清楚,還得留一手,用「安知」來遮掩教義弱點。哀哉!二千年來,大多數的中國人便是在這種佛教的似是而非、如幻如真、可知不可知的「信仰」中求生存。弄得大家啼笑皆非,昏頭昏腦,吃足佛教「安知」的苦頭。醒醒吧!不要再沉迷在甚麼三世業力報應的教義上了。
補充: 一、請參閱拙著《釋迦牟尼真相》第五十三、五十四頁,內有孫施互殺的「第一因」問題,佛教無法答覆。 二、某年,我從臺中烏日鄉佈道坐巴士回家時,在車中有一中年婦人哀哭,有人問她原因,她說她的丈夫另有小老婆,把她丟了不管,所以想去臺中婦女會求救。同車的不少婦女異口同聲勸她:「不要去告他了,這是你命苦啊!是你前世自己作的業啊!」這位婦女如去廟中找和尚,我想和尚一定會勸她說:「你只知你的丈夫今世丟了你,安知你的丈夫在過去世不是為你所丟?」日本皇軍曾在中國殺人無數,佛教只把這場殺戮說成是中國人的「共業」(大家在過去世所作的業),或個人的業障所致。我的表兄只有十四歲,但在日軍燒房子時,被日軍無端槍殺而死。佛教又說這是我表兄前世自己所作的業,所以才被殺死云云。 以上只舉兩例,余可類推。想想看,以上兩事,佛教說得對嗎?簡直在替婜小老婆的撐腰,替兇惡的日軍卸罪了! (寫於一九八一年十月) |